攝影并撰文/ 閆星星 劉志宏 楊曉敏 陸振寶 王藝霄 記者 呂德勝
從國內出發(fā),經阿曼塞拉萊、烏干達恩德培、南蘇丹瓦烏,先后搭乘軍用運輸機、小型客機、直升機,歷時30多個小時……當地時間5月7日上午,記者隨中國第二批赴阿卜耶伊維和快反分隊官兵抵達目的地。
阿卜耶伊地區(qū)面積約1萬平方公里,是蘇丹與南蘇丹存在爭議的地區(qū)之一。2011年6月27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1990號決議,決定設立聯合國阿卜耶伊臨時安全部隊,負責監(jiān)督蘇丹和南蘇丹從阿卜耶伊地區(qū)分別撤出各自部隊。目前,中國向該部隊派有快反分隊和直升機分隊兩支維和分隊,以及10余名維和軍事專業(yè)人員。
當地時間2024年10月17日,中國首批赴阿卜耶伊維和快反分隊與巴基斯坦維和部隊開展聯合訓練。
5月6日,鄭州新鄭機場,中國第二批赴阿卜耶伊維和快反分隊隊員整齊列隊,參加出征儀式。
當地時間5月7日,中國首批赴阿卜耶伊維和快反分隊隊員列隊迎接第二批分隊戰(zhàn)友。
作為直屬聯阿部隊司令指揮的機動力量,快反分隊需要根據任務區(qū)安全形勢,穿越多個武裝派別控制區(qū)甚至是沖突地帶,跨戰(zhàn)區(qū)執(zhí)行武裝巡邏、要員護衛(wèi)、快反處突等任務。
當地時間5月8日,交接工作有序展開。從形勢分析到任務執(zhí)行,從外事交往到日常管理,從裝備保養(yǎng)到后勤保障,首批隊員不僅準備了詳細的裝備物資清單,還分享了他們在任務區(qū)摸索出來的經驗,使前來接替的第二批分隊官兵受益匪淺。
馬達轟鳴,武裝巡邏車隊卷起長長的塵土。輪換期間,兩批分隊共同開展武裝巡邏。
“遇到突發(fā)情況不要隨便下車”“下車交涉要提前打開執(zhí)法記錄儀”……首批分隊軍事組組長魏建一,向跟車“見習”的第二批分隊軍事組組長徐鵬杰等人詳細交代任務區(qū)的安全形勢和注意事項,駕駛員郝明志也毫無保留地向戰(zhàn)友介紹任務區(qū)行車經驗。
當地時間5月10日,兩支分隊舉行指揮權交接儀式,第二批分隊官兵正式擔負維和任務。
“從首批分隊官兵身上,大家感受到戰(zhàn)友間真摯的情誼?!钡诙旆捶株犼犻L張海濤說,“我們會接過守護任務區(qū)和平的接力棒,履行好這份責任與使命?!倍颊f“相逢是首歌”,在阿卜耶伊維和一線,記者分外感到,維和戰(zhàn)友的相逢,是一首團結友誼之歌,更是一曲忠誠使命之歌。
在阿卜耶伊任務區(qū),記者還跟隨中國第5批赴阿卜耶伊維和直升機分隊進行了一次空中巡邏,體會到飛行機組的不易。
中國維和直升機分隊承擔兵力投送、空中巡邏、戰(zhàn)場搜救、醫(yī)療后送、貨物運輸等多項任務,被聯阿安全部隊稱為“阿卜耶伊不可或缺的關鍵力量”。
當地地面溫度經常在40℃以上,機艙內的溫度則要超過50℃。一個多小時的航程,記者的衣服被汗水浸濕。
飛行連長徐洋曾經作為中國首支維和直升機分隊的一員,在蘇丹達爾富爾執(zhí)行維和任務,對于當地這種氣候環(huán)境早已習以為常。
2月底以來,受蘇丹內戰(zhàn)影響,由阿卜耶伊通往卡杜格利后勤基地的陸路運輸路線被切斷。多個任務點的裝備、油料以及日常補給只剩下一個通道——直升機分隊開辟的空中航線。
安全形勢緊張、異國陌生航線、高溫環(huán)境下運輸油料,每一項都意味著巨大的風險。面對突如其來的難題,分隊集體認真研究方案,決心把任務完成好。由于任務飽和,一個機組有時一天要飛2個架次。第5批分隊部署4個多月,飛行員人均飛行時間已經超過300小時。
聯合國主管維和事務的副秘書長拉克魯瓦搭乘分隊直升機對任務區(qū)進行視察后,主動與機組人員合影,稱贊分隊“技術精湛、表現完美”。
當地時間5月8日,中國首批赴阿卜耶伊維和快反分隊醫(yī)生白永超(左一)向第二批分隊醫(yī)務人員介紹醫(yī)療裝備物資情況。
當地時間5月7日,中國首批赴阿卜耶伊維和快反分隊第一梯隊官兵準備登上歸國的飛機。
當地時間4月27日,中國首批赴阿卜耶伊維和快反分隊隊員為當地民眾送水。
當地時間2024年10月27日,中國首批赴阿卜耶伊維和快反分隊在任務區(qū)巡邏,隊員與當地兒童互動。
當地時間5月10日,中國赴阿卜耶伊維和兩批快反分隊舉行指揮權交接儀式。
走出國門后,官兵對維和使命有了更深的感悟。
在阿卜耶伊任務區(qū),首批維和快反分隊堅持每周兩次給附近居民點送水,開展人道主義援助活動70余次。當地兒童拿到玩具之后開心的笑臉、中文課堂上一雙雙求知的眼睛、村民得到救治后發(fā)自內心的感謝,都讓女隊員李善珊覺得,中國維和軍人不僅是和平的盾牌,更是希望的使者?!癝unshine(意為陽光)”,當她的名字被學生們這樣讀出來時,李善珊突然感到一股莫名的自豪——原來自己參加維和,給當地人民“帶來陽光般的希望”。
“我們給當地送來的,不只是干凈的飲用水、教育的火種和跨越語言的溫情,更是一顆顆播撒于紅土地上的和平種子。阿卜耶伊的烈日會曬黑我們的皮膚,但擋不住我們澆灌和平希望的熱情?!标爢T曾小明用詩一般的語言寫道——中國維和軍人,用青春熱血寫下和平的詩行,用赤誠大愛澆開和平的花朵。
將要離開維和任務區(qū)回國,首批分隊隊員心中生出諸般不舍。
狙擊手余永發(fā)來到“和平農場”里自己認領的那一片菜地,最后一次澆水、拔草。駕駛員朱寶杰將自己的戰(zhàn)車擦了又擦。這個“忠實的伙伴”,陪著他經歷了任務區(qū)的風風雨雨,從來沒有掉過鏈子?!澳惆褢?zhàn)車呵護好,它就會陪你完成好任務?!敝鞂毥艿脑?,是自己的總結,也是對戰(zhàn)友的囑托。
“我的心在北京天安門”——分隊營區(qū)大門內“忠誠廣場”旁的標語,正是維和官兵對祖國的深情告白。
編輯/肖 曄